4月11日,張女士在歐尚超市購買的這包 鮮銀耳,上架日期是4月9日。由于包裝的下半部分是黑色盒子,購買時只能看到銀耳表面。沒想到回家取出一看,底部已霉變了。
張女士當場拍照存證,第二天前往超市討說法,沒想到對方的回復是這樣的:“發霉很正常,銀耳木耳本來也是菌”;“霉菌部分挖掉并不影響食用”。
張女士提出,這盒銀耳上架才兩天,是不是屬于保質期內發生的霉變?對方給出了匪夷所思的答復:蔬菜是沒有保質期限的。
那么銀耳上的霉菌究竟是像客服說的屬于正常發酵還是會 影響食用安全呢?記者專程前往上海市農業科學院,向專家求證。
上海市農科院食用菌菇研究所所長張勁松表示,霉菌也是真菌,食用菌大家也叫大型真菌,但兩者完全不一樣,被霉菌污染的食物不能使用,毒素在在炒菜和煮湯的過程中是不會被破壞的。
而就蔬菜沒有保質期的說法,法律人士表示,大多數蔬菜銷售時的確不標注保質期,但這恰恰要求商家擔負起更高的品控責任。
對此歐尚超市表示,當天接待張女士的客服并非負責蔬菜柜臺,因此答復不太專業。目前超市已按法律相關規定,對張女士投訴一案給予退一賠十的處理。
本文關鍵詞: